孙振华.jpg

孙振华(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编者按:201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我国轮胎"双反"的初裁结果,拟对部分国产轮胎征收反补贴税。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本刊记者对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孙振华副总经理进行了采访,希望他谈谈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央企背景的轮胎企业,公司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同时,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在绿色轮胎的创新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骄人业绩,在此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以促进行业的共同进步。

   本刊记者:孙总,请您介绍下贵公司近些年来发展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版块以供行业内外共勉。

  孙总: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简称橡胶公司)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全资专业化公司,注册资本金16亿元,现有资产150亿元。2013年2月,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改制后名称变更为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
  橡胶公司主要从事轮胎、橡胶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经营业务。年产各类轮胎2 000多万套,输送带1 600万m2,各类车用胶管    1 900万根。其中轮胎产品主要有斜交载重胎、斜交工程胎、斜交工程巨胎、全钢载重胎、全钢工程胎、全钢工程巨胎、半钢子午胎等。橡胶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制造企业,橡胶输送带、车用制动软管、空调软管等产品产量位居国内前列。公司拥有“风神”“河南”、“双喜”、“火炬”等多个轮胎知名品牌,拥有“橡六”、“头马”、“7425”等多个橡胶制品知名品牌。其中“风神”牌全钢子午线轮胎、“橡六”牌高强力输送带为中国名牌产品。
  橡胶公司旗下企业分布在北京、南京、太原、青岛、焦作、桂林等大中城市。拥有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青岛黄海橡胶有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双喜轮胎有限公司4家轮胎企业;拥有青岛橡六输送带有限公司、南京七四二五橡塑有限责任公司2家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
  橡胶公司将围绕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与部署,充分发挥央企优势,重点发展半钢子午胎,适度发展全钢子午胎,积极探索向上游产业延伸,用3~5年时间,努力将企业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行业一流”的大型橡胶轮胎企业。
 
  本刊记者:2014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致使轮胎市场需求疲软,业内企业迫于市场压力频繁下调产品价格,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化橡胶总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如何应对?
  孙总:橡胶公司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提升产品品质,加快技术升级。橡胶公司所属的风神轮胎是中国轮胎行业首家对轮胎进行全过程管理监控的企业,拥有行业首创、具国际先进水平的轮胎全寿命管理系统(简称TLCM),为实现轮胎零缺陷制造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所属企业无论在产品的配方上还是花纹研究上,都下大功夫进行研制,对各系列产品都进行了谱系建设管理。
  二是创新销售渠道,推进品牌建设。橡胶公司所属的风神轮胎是欧洲最受欢迎的中国卡客车全钢子午线轮胎品牌,中重卡世界第一强东风商用车公司首选轮胎战略供应商,风神轮胎主导产品风神牌全钢子午线轮胎畅销欧美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品牌。2013年,首列以“风神号”命名的郑欧班列满载着41个集装箱、1万多套“风神”牌全钢载重子午胎,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启程,沿途共经过5个国家,1万多公里,运送至德国。抵达后,货物很受欢迎,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2014年以来,橡胶公司按照中国化工集团对电商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创新销售模式。截至11月,公司全系统电商收入已超过5亿。旗下轮胎企业借助阿里巴巴、京东、天猫等三方平台实现线上交易,并开设网店;微信、微博公众号上线助推风神品牌营销工作,有效打通企业与终端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线下线上互动协同;创新探索由直营网店向线上商城的转变,鼓励有互联网思维的线下经销商成为线上分销商,共同抢占市场份额。风神轮胎荣膺2014年度“最受渠道信赖本土轮胎品牌”,公司生产的乘用车轮胎荣膺2014年度“最具成长性轮胎品牌”双殊荣。
  三是依托“长城电商”平台,实施天然胶集中采购,优化天然胶供应链管理。此举将降低天然胶采购成本,促进天然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刊记者:针对轮胎“双反”, 美国商务部于2014年12月公布初裁结果,认定中国输美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产品获得不当政府补贴,美国拟对此类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作为央企的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公司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孙总:自2001年以来,全球共有近20个国家对我国轮胎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19起。应该说,贸易摩擦对中国轮胎行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破解困局,这不仅是橡胶公司,也是全行业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全钢载重胎(TBR)行驶30万km不成问题,为什么还会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归根结底还在于我国轮胎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过多关注产能的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升级的投入相对欠缺;自主品牌意识有待提升,过多依赖贸易公司及贴牌加工;缺乏长远战略考虑,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制度、流程不适应市场竞争;相应的轮胎法律法规缺位等。橡胶公司是唯一具有央企背景的轮胎企业,有责任更有义务在这场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一,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附加值。比如推广风神的绿色轮胎等。第二,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提升品牌的形象,实施中高端市场战略。三是与行业协会以及其他轮胎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增强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第四,呼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进一步规范市场,早日摘掉“低端低价”的标签。
 
  本刊记者:2014年全球天然胶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下跌,为有效应对市场波动,贵公司是如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集中采购,有哪些具体做法?
  孙总:天然胶作为重要的战略原材料,不仅用量大,而且价格波动剧烈,其供应状况直接影响橡胶行业生产经营。尤其是2014年全球天然胶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下跌,给天然胶生产和流通领域带来了空前挑战,也为天然胶产业链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隐患。为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促进天然胶产业链企业共赢发展,橡胶公司启动并实施天然胶电子商务集中采购。
  近年来,橡胶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天然胶供应链管理的持续优化。2009年,橡胶公司启动了合成橡胶、钢帘线、炭黑等14大类原材料的集中采购管理。2013年,此类原材料集中采购金额近40亿元。5年来,公司逐步形成了集中招标、统谈统签、统谈分签等多种采购模式,为实现天然胶集中采购奠定了基础。2014年8月以来,公司成立了20余人的专业集中采购团队,启用运行成熟的“长城电商”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探索总部担保、定向询价、平台比价、统谈分签的天然胶集中采购模式,进一步规范天然胶采购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
  2014年10月21日,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在青岛举办了主题为“创新突破持续共赢”的天然橡胶供应商研讨会,标志着橡胶公司于8月份启动的天然胶集中采购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由此,橡胶公司成为国内同行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集中采购模式的首创者。
  该模式将助推橡胶公司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资源优势,降低天然胶采购成本,年内实现集采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也将对优化天然胶供应链管理、搭建与供应商新型供需合作关系、促进天然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刊记者:当今,国家倡导“节能环保,低碳出行”,孙总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贵公司在发展绿色轮胎方面又怎样做的?
  孙总:近年来,全国24个省相继爆发雾霾天气,人们“谈霾色变”,很多地方的幼儿园都被迫停课。欧盟有关数据表明,全球18%的CO2排放与道路交通有关,而汽车20%~30%的燃油消耗与轮胎相关。实际上早在2006年,欧盟就通过了“REACH”法规,该法规被称为“中国加入WTO以来最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是全球范围内对轮胎提出的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其中对轮胎添加油做了尤为严格的限制,要求从2010年起,所有出口欧盟的轮胎都必须符合这一标准,“绿色轮胎”概念开始席卷全球。但由于受成本等因素影响,当时在国内的轮胎企业基本没有生产绿色轮胎的。
  橡胶公司旗下的风神轮胎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成为全球第一家100%无差别无歧视实现子午胎系列产品100%绿色制造的企业,我们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销售的轮胎都严格执行同一个标准。生产绿色轮胎所用的环保芳烃油价格比普通芳烃油价格高45%左右,进口环保芳烃油则是国产的3倍以上;同时,促进剂、硫化剂和防老剂等原材料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无害化使用力度等。这些使得企业一年要增加上千万的成本。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值得投入,环保低碳是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绿色制造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橡胶公司也将与行业协会及其他轮胎企业共同呼吁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出台,也希望国内能有更多的轮胎企业加入“绿色制造”的队伍。
 
  本刊记者:孙总,您对2015年橡胶市场有何展望?对打造品牌有何建树? 
  孙总:2014年的情况是产销量上涨,收入小幅下降,利润增幅同比缩窄,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略有提升。预计2015年上游天然橡胶供应仍将过剩,价格仍有下跌空间,整体将维持低位震荡;下游采掘业等行业需求有所好转,但对轮胎的需求影响不会很大,轮胎行业整体形势或许能保持微增长态势。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拉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长,进而也将拉动轮胎行业的整体增长。
  近年来,橡胶公司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统筹各企业品牌资源,结合企业实际,实施不同发展阶段差异化品牌战略;同时,注重电商工作和品牌建设的整合和衔接,邀请行业有关专家进行品牌培训,并着手开展电商时代品牌建设专题研究等。所属企业风神轮胎连续11年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并于2014年凭借突破百亿的品牌价值上升至排行榜第197位。据悉,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榜由国际权威品牌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基于财务、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综合评定,该实验室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